根据校党委的总体部署,人文学院与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走近十六大,走向新辉煌”系列学术报告于11月16日圆满结束。系列报告共分七讲,人文学院李明华院长的《我对“新时代”的理解》和省社科院陈华兴研究员的《十六大报告的理论创新》分别对十 六大报告作了总体的阐述,王长金、钱杭园、李勇华、田信桥、雷家军等教师分别从转 型时期知识分子问题、新时期对外关系、两个先锋队性质的时代内涵、中国法制化进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公平与差距问题等角度展开。学生反映热烈。这次系列学术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1.时间性强。在十六大召开的前一天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学校党委书记陈敬佑、副书记林天宁到会,并作了重要 讲话,对活动的开展给予高度的评价。在十六大召开的当天晚上,即开始首场报告,伴随十六大的进行每天晚上举行一场,在全校掀起了学习十六大的热潮。
2.组织严密。一是内容安排较为合理,第一讲从宏观上介绍十六大召开的时代条件,历史意义,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最后一讲系统评述十六大的理论创新,中间五讲就十六大报告中涉及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论述。
3.方式灵活。每场报告以报告人90分钟的集中讲座为主,讲座过程中有沟通与对话,讲座后有提问与交流。
4.效果良好。系列讲座活动产生了多方面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一是为全院广大师生全面贯彻学习十六大精神奠定了较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二是培养了十六大精神学习宣传活动的骨干分子,许多同学反映,听完报告,收获很大,对十六大报告的理解 更深刻了。三是抓住机遇,营造出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让同学在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了解十六大历史地位的过程中,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