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学院工程学院的“卖炭翁”,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的带领下,对炭进行了深度加工后卖到了全国
在浙江林学院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以工程院院士、浙江林学院院长张齐生为主的竹炭研究小组,这几年正对竹炭的利用进行卓有成效的开发和有益的探索,不久前还举行了一次国际竹炭和竹醋液研讨会。
在这个实验室里,除了张齐生院士,还有多位“炭”博士,他们对竹炭和烧制竹炭的“副产品”竹醋液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有用性,并努力使之商业化。
张齐生说,竹炭功能神奇,是人类的“健康卫士”, “我用个很通俗的话来讲,一克重的竹炭,重量只有一克,我们把竹炭的内部的面积都算起来比表面积算起来的话,它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这么大的比表面积就说明它对空气当中的有害气体有非常强的吸附能力,它这个吸附呢,它是选择性的,比如我们说的甲醛,苯、二甲苯等等有害气体,它都有吸附能力,这个吸附呢,我们进行的动态的实验,也进行的静态的实验,它都表明它的吸附能力非常好,这就是它能够净化空气的原理。”
“竹炭同时还能够产生红外线,我们具体进行测定,他产生的红外线是近红外,这个按照波长它属于近红外的范围,红外线我们的人体吸收以后,就会加快我们的血液的循环,血液的流动,可以使我们的肌肉松驰,这个睡眠不太好的,它都有一定的疗效作用,所以我们会把竹炭做成枕头,做成床垫。有着很大的开发前景。”
竹炭,就是用竹材烧成的炭,从竹材到竹炭创造的经济价值相当可观,一般5吨左右的毛竹就可烧1吨竹炭,并可从中提取400千克的竹醋液。再深度加工成出口用炭、竹炭系列制品和竹醋液,增值几倍以上,进一步开发深度加工产品,如垫毯和炭纸等,还可增值数倍。
但是,竹炭虽然对中国人很陌生,但是在日本、韩国等地它的应用已经有十来年的历史了。浙江林学院的“炭”博士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介绍给企业,为发展我国竹炭产业积极奔走。我国国内较早经营竹炭的一些企业,都拥有很稳定的外商定单,他们的业务也一直以出口为主。
经过“卖炭翁”一段时间的推广,国内消费者已经逐步认识到竹炭的神气功效,竹炭的国内市场也已经启动了。
竹炭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林区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新途径,但是同时利用的深度跟广度都还有很多的余地,还要继续往深度和广度去发展。比如说这个烧炭过程中的回收的液体,它这个就做成天然的助剂,它是做饲料用的,另外这个我们可以做成洗发的香波,可以做成洗澡的沐浴露,还可以做成我们的农作物,包括果树的生产调节剂等等。 《浙江科技报》:20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