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浙江林学院认为:培养任何人才,首先要培养的是人,将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然后才是有文化有技术的知识分子。该校多年来通过实施一"红"一"绿"两大主题教育,成功地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喜欢,社会欢迎、讲诚信、有理想、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人才,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独具特殊的道路。
红,指的是红色主题,浙江林学院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体验红色生活、学习红色校友等活动,全校上下形成一股红流,大家争做红色大学生。
浙江林学院从2002年开始,由学校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牵头,将百部红色经典影片陆续引入校园,在校园里公开免费播放,让学生在课余生活里感受红色经典影片带来的教育。从《闪闪的红星》、《董存瑞》、《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大决战》、《开国大典》,《走出西柏坡》、《日出东方》、《南京大屠杀》、《紫日》等国内战争题材的红色经典影片到《周恩来》、《邓小平1928》、《焦裕禄》、《离开雷锋的日子》、《郑培民》等以伟人为主题的国内红色影片,直到《珍珠港》、《拯救大兵雷恩》、《莉莉玛莲》、《莫斯科保卫战》、《失去天空之星》、《辛德勒的名单》等一系列外国红色经典影片相继成为学生业余生活的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从活动开展到2005年3月份,该校仅校级组织免费播放红色经典影片就有70多部,观看的学生达到3万多人次。为了让学生从观看红色经典影片中受到教育,学校还专门开设电影欣赏公选课,由专门的老师指导学生观看红色影片,并组织学生写影评、组织座谈,交流观看心得。各个学院也纷纷利用学生节、文化节进行红色电影展播。2004年,由于新的学生活动中心正在建设,学生只能在露天观看电影,但几乎每次电影播放前,观看场地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有好多次遇上了下雨的天气,同学们就撑着雨伞站着观看,有些电影学生已经看过了,却依然再来观看。学生们说:"好电影,百看不厌,能给人以力量。帮助我们的大学生树立理想和信念,这些是娱乐片、商业片所不能给我们的,即使在雨中看,也值得。"通过观看电影,学生的素质有了很大提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更强了,更能顾全大局了。2004年该校食堂停电无法刷金龙卡,广大学生享受了在不记名情况下,吃饭不打卡的一顿"免费的午餐",学校来电后,几乎所有"享受"免费午餐的学生都主动去食堂补交饭钱,上演了"诚信考试"100通过的感人一幕。
每年暑假、寒假以及其他节假日,学校都组织体验红色生活活动。该校连续5年组织学生前往宁波四明山、平阳三门镇、嘉兴南湖以及上海一大会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社会实践,并开展"沿着小平的足迹看发展"、"收集健在的红军名单"等活动。从2000年开始,该校每年坚持开始组织学生前往老红军、老革命、老党员家里向他们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并邀请谭家麟教授等有关专家开展细菌战等方面的爱国主义题材的报告,让学生感受实实在在的红色历史。在开展实践的同时,各个学院还经常性地组织学生阅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开展党员宣誓仪式,举行民主生活会,交流学习体会。通过实践、体验红色生活,学生的思想更积极向上了,学生的入党积极性更了,全校80的学生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学生积极参加和贫困山区儿童结对子、开展捐书、捐钱活动,该校志愿者与当地福利院等建立了良好关系,定期去开展服务活动;去年该校一学生在严冬季节跳入深湖,成功救出落水儿童,直到家长感谢信送到学校后,学校才知道学校有这么一位无名英雄。
作为建校历史近50年的高校,浙江林学院本身就涌现出党的好干部杨东海、时代先锋农民博士邵志鹏、义无返顾服务西部的赵鑫立等一大批红色模范人物。浙江林学院有关部门认为,比起伟大的人物来说,身边的例子有着更好的教育意义。为此,浙江林学院经常通过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向红色校友学习活动:学校在杨东海逝世周年纪念的时候,在校报上发表评论员文章,在学校广播电台播发杨东海事迹,在校园举办杨东海图片、事迹展,让广大学生亲身感受自己校友的感人事迹;该校青年教师邵志鹏在担任省科技特派员的时候因公殉职,被浙江省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浙江林学院通过组织开展大型学习时代先锋农民博士邵志鹏先进事迹,尤其是通过邵志鹏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学生、邵志鹏的同事的报告,让大学生尤其是党员、团员真切感受榜样的力量,该校信息工程学院还组织学生前往邵志鹏殉职后,他挂职的黄桥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优秀党员工作过的地方聆听他的事迹,举行党员宣誓仪式;赵鑫立是浙江林学院03届毕业生,当年他放弃公务员的工作前往西部开展没有工资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因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被央视《人物》栏目专访。他的事迹传到林学院以后,广播、电视、网站到处都是他的事迹,赵鑫立成了大学生身边的偶像,全校上下立即掀起学习赵鑫立去西部、欠发达地区服务热潮,04年该校又有30多名毕业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其中大部分是优秀学生、学生党员。
在开展红色教育的同时,作为浙江省唯一的高等农林院校,浙江林学院十分重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积极开展绿色主题教育,学校通过营造绿色校园、倡导绿色行为、争做绿色使者等活动,对广大学生进行营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生态文明教育。
浙江林学院2300余亩的校区在营造规划时,就十分强调绿色环保。该校区位于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这里环境幽雅,是省级文明校园,有"花园式校园"的美誉。浙江林学院在建设东湖校区时,始终把营造优良育人环境摆在首位,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进行规划与建设。每年植树节前后,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学生举行植树活动,还通过将林学院校园里所有的珍贵树木分别"承包"给了学生班级。拥有树木的班级在享有对自己"承包"的树木的管理权外,还负有对自己所承包花木的保护、清洁、照顾等责任,使得所有的班级都有自己的班树,他们将照顾这棵树直到毕业,从护树过程中感受生态文明。此外,浙江林学院还获得了政府贴息贷款5000万,获得国家林业局植物基因库、珍稀物种繁殖基地项目。目前学校已经通过购买、接受校友捐赠、地方优惠价提供等方式种植乔木15000多棵,灌木300000多株。根据规划,东湖校园将有2188种植物在校园内安家落户,其中珍稀濒危植物将达到162种,目前,在林学院绿化面积达1152.5亩(含水体),绿地率百分之61.8的校园里,木兰园、蔷薇园、牡丹园、山茶园等22个植物园区强调种类多样化,尊重每种植物的生态要求,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性。对有特殊用途的植物或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植物单独设小区。中华水韭、天目铁木、伯乐树、百山祖冷杉、南方红豆杉等162种珍稀濒危植物得到重点保护。由于环境优美,校园湖面吸引了大量的野鸭子,校园植物园里野鸟达到数万只。有了美丽的校园,学生更加注意保护环境了,校园里的各种鸟儿都有许多学生主动保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从来不需要人主动去保护,因为从来没有学生去损害;学校还专门成立的环境法研究会,即使在国内也头很大的知名度。
有了优美的环境,学生更加注重环保了,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自发开展植树造林、生态宣传、湿地保护、保护母亲河活动。浙江林学院连续多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都有着相当一部分是和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暑假里,大学生们通过调查各地的绿地情况、森林安全情况、大自然生物的生长现状。2002年,该校4名学生自发组织沿着长江宣传环保活动,整个活动历时1个多月,他们从浙江临安出发知道长江源头,在宣传过程中,他们发放传单,宣传保护长江。该校园林学院还举办保护母亲河活动,他们组织志愿者采集长江、黄河等全国十大母亲河的水,倒入校园的湖中,数千学生宣誓保护母亲湖;志愿者们还通过调查中国的湿地现状,制作成大型宣传板、宣传画册,免费分发给普通百姓,向他们宣传生态意识。活动过程中,大学生们深切感受到和谐的重要性,并纷纷加入浙江省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成为环保宣传组织的一分子。由于在环保志愿活动的成绩,该校连续四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保护绿色中来,浙江林学院连续四年开展"绿色使者"评选活动,同时推荐优秀的使者参加"天目绿色使者"的评选活动。在评选活动中,学校主要侧重考核参评者思想政治素质是否过硬,道德品行是否优良,再加上有没有在绿色环保、生态建设过程中作出积极贡献。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注重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识。该校旅游学院一女生利用休息时间,调查绍兴生态旅游文化,并撰写了万字论文,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旅游学院学生深入到贫困山区开展生态调查,并为当地旅游献计献策。校园里,师生见面都能主动问好,学生之间有小误会、小纠纷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个学生有难,大家都能相互帮忙:04年该校信息工程学院一名学生患上了尿毒症,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献爱心、助同学活动中来,全校累计捐助爱心款3万多元;临安当地血库告急,浙江林学院大学生都积极为第二故乡亲人献热血,目前该校大部分志愿者都参加过无偿献血,浙江林学院学生无偿献血量占该校所在的临安市无偿献血总量的三分之二。
通过一"红"一"绿"两大主题教育活动,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目前注册志愿者占全校学生的90;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学生100参加实践调查;学生更讲文明、讲学习、讲贡献了,广大学生养成了"肯干、实干、能干"的优良品质,大家都能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了良好的素质,学生的就业率、受社会欢迎度得到明显上升,该校连续四年毕业生就业率都超过90。浙江林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宣裕方认为:"学校通过一红一绿两大主题教育,同时结合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在思想上得到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得到了提升;通过利用学校专业特色,开展生态文明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受到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什么是生态环保、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现在学生们正努力朝着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有着生态文明意识的知识分子、一个思想政治优良的大学生目标在不断努力。"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