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浙江林学院的小许整理铺盖准备走人,和他一起被学校作“退学处理”的还有13名同学。他们当中有的是曾发表100多篇诗歌的才子,有的当过班长,有的沉迷游戏,有的整天谈恋爱……这么多学生被一次性退学在杭州高校并不多见。
目前,学校已经发文,要求相关学院做好这14名学生退学处理的相关工作。学校教务处老师说,他们因累计不及格学分达到学校规定的28学分,学校根据《浙江林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对这14名同学给予退学处理。
这一信息一经公布,在该校产生强烈反响。“既然实行的是学分制,为什么还要他们退学,只要他们最终修满足够学分不就行了么?”“这些同学主要还是学习成绩原因,没有品德或者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应该再给他们机会。”
“我们对这14名学生进行退学处理是慎重的。”浙江林学院教务处处长李明华说,“我们目前实行的学分制,并不是学生可以无时间限制修学分,学分制也是有底线的:在一定阶段要修好一定的最基本的学分,这个要求是相当低的,如果连这个要求都没有达到,那他肯定没有好好学习或者不适合在大学里学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14名学生大部分都十分内向,经常一个人活动,有问题从不问老师、班主任。
浙江林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张敏生教授说,这样的学生需要心理治疗。
再给他们机会值得吗?
记者从杭城其他几所高校了解到,随着学分制的推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一些大学生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或者经不起外界诱惑等因素,面临“淘汰”。“其实,每个高校每年都会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学生被勒令退学,或者劝退,包括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下沙大学城一位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
记者还从杭城其他几所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处了解到,大学期间被勒令退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类:游戏丧志型、爱情昏头型、郁闷才子型等几种类型。
游戏丧志型:
浙江林学院的小许读大二,来自舟山,其父残疾,全家收入只靠他母亲300元/月的临时工工资。进校后,许的所有学费都来自助学贷款,生活费则来自亲戚的支持。但是小许认为,“这么多年熬过来不容易,好不容易可以在大学里放松放松。”于是他开始疯狂玩起各类游戏。辅导员多次和他谈话,他从来都不当回事。这个学期,开学才一个月,他就花掉了整个学期2000多元的生活费,其中大半花在玩游戏中,而他不及格的学分已经达到28个。
下沙某高校的小林从小有哮喘病,父母基本对他不抱什么希望,每年只管他的学费和零花钱,结果小林在学校整天玩游戏、逃课,结果被学校作了退学处理。
爱情昏头型:
杭城某高校外语学院的大二学生小吴曾经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也当过班长。他有一位在另外一个城市读大学的女朋友。本来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为了“爱情”,他把学业丢在了一边。
为了和女朋友能常聊天、见面,他总是借各种理由请假去另一个城市见女朋友或者上网和女朋友聊天,请不了假,他就逃课,有时候还逃好几天课和女朋友出去游山玩水。为了“爱情”,他最终挂上了近十门课的“红灯”。
郁闷才子型:
毫无疑问,计算机专业的小杨是浙江林学院公认的有文学天赋的“才子”,看着他发表在文学杂志、榕树下等近百首诗歌,让你不得不佩服他。但是为了文学,他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上课不去,去了也是写小说、写诗歌,甚至考试也不去。
小杨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不打游戏,不贪玩,但是高考时因为成绩的原因,他没有被理想中的文学专业录取。成为理科的学生后,他一直没有放弃诗人梦,于是逃课去写小说,去读诗歌,他整天都活在自己创造的小说故事里,浪漫而孤独。
同样是下沙某高校读工科专业的小张,才华横溢,但就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校里基本不见人影,却在外面到处做兼职。一个学年下来,小张及格的课没有几门,结果他也接到了学校的退学通知。
《今日早报》:200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