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建德新闻网》:李水坤:绿色大山的情怀
【发布日期: 2005-04-19】 【来源: 】 【作者:】 【编辑:None】 【点击量:

李水坤这个刚从浙江林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是德清人,他的老家在运河之畔的杭嘉湖平原,第一次见到大山时已经是19岁了。当站在大山的面前时,他才诧异地明白了:那山字前、海字前,为什么总要放一个大字呢?
2004年8月份,李水坤应聘到我们建德市时,他便注定要同大山打交道了!因为建德开开大门朝前看看是山,打开窗户朝外望望也是山。建德是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个山区市县。因为他是一个林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如今又应聘在林业部门工作。
从市林业局人事科接去一纸调令之后,这个戴着一付600度近视眼的24岁的小伙子就到乾潭林业站去报到了。
乾潭林业站,地处建德的东大门,名下分管着45万亩森林山地。那一方林地的绿化工作;那一方指导发展林业经济;那一方山农营林创收致富;那一方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无不是他们的任务和责任。
站里连小李一起,共有三个工作人员。造林抚育、林木采伐设计、特色经济林基地、公益林资金发放和管理、护林防火、林业技术指导与推广等等工作,这任务不可谓不忙担子不能说不重。尤其是采伐设计和营林作业验收工作,他们早上时时迎着晨曦上山,晚上常常是摸黑回家。有一次他同邵站长两人早上6点从乾潭出发,过富春江大坝进梓里翻七星坞,再从七星坞翻到三都镇,然后乘车转回家。翻山越岭,穿垅钻坞,那天他们足足走了60多里的山路。60来里山路,对一个山民来说不足为怪,可对小李这个从小在平原地带长大,很少同大山有过亲密接触的青年来说,却也不亚于红军当年在爬雪山对草地了,在许多陡斜的山路上,小李是依靠幼儿班滑滑梯的功夫下来的。
今年3月12日,正是姚村毛洲山农们栽种香榧的黄金时节。毛洲村要发展一片千亩香榧基地。他们从2002年就开始栽种了,种香榧效益可观,但香榧是蛮难种的,它既怕太阳晒又怕风吹,在正常的情况下其成活率也只20--25%左右。而一棵苗却要4—5元钱。毛洲村今年要种植一万株,对于一个山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投入。而让这些金贵的苗木种下后能尽量多活一株是一株。小李便去了这个陌生的小山村里,去了这个在地图上找都找不到的地方,他并且还在村主任家里住了下来。
浸打泥浆、拌生根粉、捡查洞穴、树形朝向、栽种深度、覆盖土层等……他将林学院所学到的知识,手把手地教给这些素不相识的山农。尽管他与当地的村民一个都不熟悉,他们讲的话也一句听不懂,为了把这批香榧苗保质保量地栽种下去,他竟然在这个小山村里一连住了四天三夜,直到一万株香榧苗全栽到500多米高的基地里,他才如释重负地回到百里之外的乾潭林业站。
这个来自运河之畔性格极为内向的大学生,如今也许已默默地爱了我们建德的山民,我们建德的大山了!

《建德新闻网》:2005.4.18.

COPYRIGHT©2011美女的隐藏部位是什么图片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