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五好学生”称号;她,是班级的优秀班干部,是优秀共青团员;她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一篇SCl论文,带领团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二等奖……三年的时光,她成就了优秀的自己。她是2024年度校长奖学金的获得者之一,来自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林学212班的王艺翰。

学业领航:踏实耕耘绘青春
“效率第一!质量第一!”学习质量是王艺翰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法宝”。她总是一遍遍问自己:学会了没有?学到了什么?
勤为舟,思为舵。课前,她提前了解知识框架,整理出学习计划;课堂之上,她积极参与互动,点燃思维火花;课后及时补充完善当天的笔记,构建知识网络。正是因为这份对学习内容和质量的坚持,她的学习之路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面对很难的“仪器分析”这门课,王艺翰开始的学习也不是很顺利:“这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我经常弄混色谱法的分类,总是对这个问题很困惑。”在思考了好久之后的她请教了老师,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形成了自己的笔记,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不懂就大胆问,这是她总结出的经验。
对于时间的利用,王艺翰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要利用好每一分钟。”她说。她印象最深的是大三的下学期,一共有11门课程,每门课程都要考试,其中有6门课程需要户外实习,并写撰写实习报告,有两门课程还需要课堂汇报。同时还在进行考研备考,压力十分大。在实习的时候,争分夺秒的她就带着平板,休息的时候背书,背完书会上山采植物和昆虫标本,晚上睡前再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科研征途:坚韧不拔铸辉煌
科研的道路总是任重道远,柳暗花明。2023年8月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贯穿了王艺翰整个大学期间的科研。从筹备到决赛,从答辩到获奖,王艺翰的成功秘诀,在于勤学不辍,规划先行。
刚开始接触实验时,作为“科研小白”的王艺翰面对实验简直束手无策。不过天道酬勤,这个勤奋的女孩从不会认输。白天泡在实验室,晚上带着电脑随时随地画图。日复一日地做实验、写记录、找导师和师兄讨论;不会使用绘图软件那就自己钻研剖析,不会分析数据那就及时的请教师兄师姐……而这些在外人看来很苦的时光她却甘之如饴——“感觉自己在沉浸式成长。”她笑着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经过三年的努力,王艺翰如愿站上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的答辩台。她说站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台下的评委,她心里不再是紧张,而是满腔的激动——“这三年的努力终于可以做一个汇报了!”虽然已经过去许久,但回忆起那个瞬间,王艺翰依旧心潮澎湃。多年磨砺,终得甘甜,她带领的团队最终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不仅是荣誉的加冕,更是她成长的里程碑。
科研的道路枯燥乏味,但好在这一路上王艺翰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前辈和伙伴,有带领她入门的导师,悉心指导她的师兄,和她一起进步的同学朋友……他们是她茫茫黑夜里的“掌灯人”,更是她追寻梦想的“同行者”,艺翰始终对他们心怀感激。
从大一懵懵懂懂进入实验室,到大二在师兄的带领下“入门”,直至独立参赛绽放光芒,王艺翰用她的汗水书写着无悔青春,坚韧不拔铸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生活画卷:多彩爱好润心灵
“兴趣爱好是学习的调节剂,它们完全不冲突,并且是相互促进的。”她说。摄影、阅读、跑步……王艺翰丰富的爱好充实了她的课余时光。
她喜欢捕捉大自然的美妙光影,总是一个人带着相机漫步校园,记录下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美好瞬间。不止是摄影,她也喜欢通过运动来缓解一天的学习带来的疲惫心情,也曾在美女的隐藏部位是什么图片第七届生态马拉松比赛中拿到女子组金奖。“这些兴趣爱好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也让我更具有创造力。”王艺翰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王艺翰看来,要做一个会读书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人。“沉浸式的读书,就好像真的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一般。”从小便喜欢读书的她,总是手不释卷。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这一爱好长久的陪伴着她,也带给了她很多天马行空的思考和启发。她总是沉浸于刘慈欣《三体》的奇思妙想,感慨于史铁生《我与地坛》的细腻深沉,钟情于杨绛《我们仨》的清雅睿智……从科幻的浩瀚宇宙到哲学的深邃思考,从文学的温情脉脉到人生的百态千姿,对王艺翰来说,读书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心灵的启迪与成长。
除了个人兴趣爱好以外,王艺翰的课余时光还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加入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资料库。“虽然我的力量很小,但是这件事我深感意义非凡!虽然我是萤火,也希望能照亮他人。”
三年的磨砺,让这个女孩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如今的独当一面。成长的背后,是理想的奋进,也是恩师伙伴的指引。王艺翰希望,自己在未来能继续坚守初心,奋勇拼搏,踏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成为自己宇宙里更加闪亮的那颗星。
(学生记者 周婕 吴雪瑞 新闻中心 尧甜)